上海电力学院师德公约
发布时间:2005-08-25   浏览次数:3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海市教师师德规范》,特制定《上海电力学院师德公约》,以此规范广大教师师德行为,加强师德修养,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为把我院办成深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的、有特色的高等学校做出贡献。
  一、爱岗敬业,热爱电院。教师以教书为职业,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热爱电力学院,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弘扬师德,加强修养。教育质量,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责和人格修养,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三、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教师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严禁上课迟到、早退, 不随意调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杜绝教学事故。
  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严禁打击报复和侮辱学生的人格。
  五、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鼓励和提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六、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教师要以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刻苦钻研、锐意进取,要不断充实自己,把握学科前沿,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崇高的师德和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师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中,不得收取礼品和现金。
  八、讲究文明,以身作则。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应体现朴素、整洁、端庄、高雅的形象和气质。语言要规范纯洁,要把知识和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九、以德治学,严谨学术风气。教师在学术活动中,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以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抵制教育界存在的学术风气不正的问题和一切反科学道德的言行,警惕市场交易代替学术劳动,不剽窃,不弄虚作假。
  十、严格网络道德,弘扬网络文明。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获取进步、健康和有益的信息,自觉抵制反动、颓废、低级的信息垃圾。积极参与和支持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

为人才工程献计献策,我院博士群体率先发出师德倡议


  2003年11月28日下午,我院博士教师座谈暨师德论坛在二教演讲厅举行。座谈会由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万峰同志主持,10多位博士教师为学院人才工程献计献策,为师德建设率先倡议。
  万峰同志从我院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三连冠的高度,论述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希望作为我院教学科研骨干的博士教师群体,能够为人才引进工作出份力,在师德建设中率先垂范、争做贡献。
  博士教师代表姚秀平、潘卫国、任建兴、马立新、徐群杰、赵玲、钟庆东、张大全、张俊喜、朱武、王淮生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座谈了在我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的紧迫性和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他们以上海电力学院博士教师群体的名义向全院教师发出倡议——强师德、扬师风、铸师魂。要点如下:
  一、认真践行《上海电力学院师德公约》,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依法执教,以德立教,树立上海电力学院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为实现上海电力学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发扬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良好传统,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与青年教师、大学生结对子活动,积极开展“爱生助学”活动,在关爱学生中升华自身的师德修养。
  四、倡导严谨治学的风气,恪守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学术道德规范,抵制学术不正之风。
  五、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学校师德建设内容和载体,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事处副处长王耀廷、宣传部部长王秋侠还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参加论坛的博士们表示,他们将发挥博士教师群体在人才工程和师德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并期待全院教职员工以实际行动积极加入到我院师德建设系统工程的行列。  (人事处 供稿)




 
© 2016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