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钢同志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分配至上海电力学院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86年至89年在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1月起被聘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教授。2001年起担任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处长。
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努力钻研业务。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热忱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深得学生得好评,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在产学研工作、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本科学生在各类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2篇;“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上海电力学院教改成果一等奖。积极组织和参加教学改革、管理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专业综合改革方面,做了探索性的实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项目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构建学生在校四年不断的“四条线”教学体系;(2)以模块式的课程群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较好的解决了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以及内容交叉的问题,提高了课内时数的效率;(3)结合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开展“走出去”的现场教学和“请进来”的专家讲座,接触实际,了解现场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4)强化各门课程内计算机的应用(解题、实验数据处理、模拟仿真、工程计算等);(5)毕业设计采取产学合作教育的形式;(6)学生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等等,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2001年“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主讲过的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有8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气设备保护》、《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概论》。负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将本课程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和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最新发展的角度出发,整合内容体系,提炼基本内容,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将总学时数缩减为102学时,及时跟进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为了加强学生工程计算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92年开始我校又安排了二周的“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设计”,选题从比较单一的计算机潮流计算、故障计算、稳定计算发展到如今多版本国内外商用软件的应用计算,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结合该课程建设,学院还先后建立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购买了多台电力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2006年《电力系统分析》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优良,1991年被评为上海电力学院首批A类教师政;被学生评选为“2004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学校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的评价中受到肯定;1996年获“上海电力学院首届十佳教师”光荣称号。
作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教授及该学科带头人之一,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多年来负责承担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上海电力公司、江苏电力公司、福建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共26项。在科研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精益求精,为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建设、节能等领域解决了许多生产实际问题。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并在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共42篇(其中EI检索5篇、国际会议1篇)。近年来的研究成果:“220kv送电线路同杆(塔)的研究”获上海电力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理论)、“虹桥机场供配电系统评估”获上海电力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应用)、“同杆并架多回输电线的研究”获上海电力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不对称负荷综合补偿装置的研究”获上海电力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嘉定区南翔镇电网规划”获上海电力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上海电力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获上海电力学院教研成果二等奖、“2002版教学计划的总体构思” 获上海电力学院教研成果三等奖。多年来积极投入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在电力工程系长期的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申报硕士点成功、获上海市教委重点支持学科支助作了一定工作。
2001年起与武汉大学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2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均已毕业)、与上海大学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2人(2007年春毕业)。
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共4本:(1)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电力系统基础》(39万字),2000年4月,中国电力出版社,本教材获2003年“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2)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力系统分析要点与习题》(47.5万字),2004年9月,中国电力出版社;(3)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力工程概论》(39万字),2005年2月,中国电力出版社;(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力系统分析基础》(50万字),2006年2月,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为校党委委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参政议政,努力起到承上启下沟通的桥梁作用。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系副主任、学校教务处处长等职务,工作中团结同志、虚心学习、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取得了一定实效。
多年来获得的省部级以上奖项有:2006年获“上海市第二届高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1997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获“2004年上海市育才奖”;获2001年“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主研人);独编的高等学校教材《电力系统基础》获“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获“1995年中华电力教育基金(高校)优秀教师二等奖”;获“1991年能源部优秀中青年教师”;1993年被选拔为“能源部中青年骨干教师”。
多年来积极参加学术社团以及电力行业技术咨询及评奖工作。兼任教育部2006~2010年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上海市科技成果评奖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用电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电力工程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