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文明事迹
发布时间:2005-08-25   浏览次数:347

以学生为中心谱写文明教学新篇章
——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文明事迹
 一、英语教研室概况:
  上海电力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是一个团结、敬业、开拓进取的团队,共有十多名教师,其中有些老师多次获得“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学奖”等荣誉。同事之间学术上互相切磋、工作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鼓励、生活上互相关心,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精神品味高雅、情谊深重、战斗力强的集体。教研室的老师们致力于教书育人,使学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超过包括重点院校在内的全国高等院校平均通过率5一10个百分点;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关心学生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大力支持和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出谋划策,特别是热心提供大量的专业指导,曾参与南汇校区“谈心坊”活动,为学生释疑解惑,受到同学们的好评•不仅如此,教研室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承担了上海市教委批准的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并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被学院授予课程建设二等奖。团队成员著书立说成为风尚,出版书籍30余本,包括核心刊物在内的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几乎人人都有出版物问世。
二、文明创建工作和成绩:
  大学是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作为教师理所当然要积极参加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只有通过师生的教学状况才能得到最为生动地体现。因此,大学英语教研室立足本职工作,也就是立足以下几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加强教研室团队的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
  我们教研室是一个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团队,近两年来一直保持在16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4人,其余基本上是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讲师和助教,对于这样一个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研室来说,总体保持着一个较为合理的梯队结构。
  在系部的关心下,教研室一直十分重视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团队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教研室的凝聚力。具体做法是:
(1)老教师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业务上主动关心青年教师,不搞“学术垄断”,而是想方设法多层面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比如:老教师主动组织带领中青年教师编写书籍、撰写论文,为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觉得在教研室这个集体中有发展前途,有用武之地,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积极性。过去两年中,在教研室老教师的带领下,他们出版了3个不同系列共十几本书籍。
(2)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建立听课制度,让青年教师在第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学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教研室教师相互关心,有哪位老师身体不舒服,其他教师积极主动代课,从无半句怨言;老师之间也从无发生过任何不愉快,整个教研室形成了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良好局面。
2、培养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敬业精神
  尽管外语教师走出校门,可以去从事更为“诱人”的工作,但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师从来没有因此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而是始终把学校教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有的教师辞退报酬丰厚的课外兼职,有的教师不顾40度高烧,坚持上完课后再去医院吊盐水,有的教师放弃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下寝室走访学生。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把交给自己的这一班学生教好,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教师称号负责。由于教研室教师的出色表现,大学英语教研室曾被评为学院文明教研室;在过去两年,教研室十多名教师中,共有10人次获得“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学奖”等荣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而不只是专注于英语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专注于短期内英语成绩的高低;注重教学和教育相结合,除了日常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敬业爱岗,我们还注意落实师生参与性文明创建措并注重创建效果。大学英语教研室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主要表现在尽可能地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他们主要落实了下列措施:
(1)参加南汇校区的师生“谈心坊”活动
  “谈心坊”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了解学生思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教研室积极支持参与这项活动,许多老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到“谈心坊”值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当场给予满意解答,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并时刻关注汇报后的反馈信息,起到了学生与学院领导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2) 支持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由于两地办学的原因,南汇校区的学生与教师课余见面的时间较少。他们认为鼓励和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过去两年中,大学英语教研室的老师积极参与其中、热心支持学生活动,如“英语口语竞赛”,“写作比赛一”“莎士比亚话剧之夜”等,大学英语教研室的老师都倾注了许多心血。
(3) 用爱心鼓励贫困学生
  学校有不少外地贫困地区的学生,为了帮助他们安心学习,教研室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精心指导,而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有的向他们赠送学习用品和工具书,还有的老师为赶赴市区参加统考的学生支付旅馆费用。这些关心温暖了学生的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3、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前所述:一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只有通过师生的教学状况才能得到最为生动的体现。英语教研室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着陆点就是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随着外语教学得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难度也逐年增加。多年来,他们坚持成绩好的时候总结经验,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汲取教训,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使我院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一直保持在不低于70%的较高水平。据学院教务处汇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有关数据统计,在过去两年中我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一直超过包括重点院校在内的全国高等院校平均通过率5~10个百分点,在上海这样发达地区的同类高校中也一直处于先进行列。
  他们在成绩面前不断寻找差距,特别是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他们在过去两年中进行了一系列较大规模的教学改革。承担了上海市教委批准的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并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被学院授予课程建设二等奖。这对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包括精神文明工作都是极大地鼓舞。
4、开拓进取,永不自满,创建学习型教研室,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
  科研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英语教研组提倡组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进取,永不自满。他们倡导建立学习型教研室,鼓励教研室老师在教学之余主动进修,自觉学习。仅在过去的两年中,大学英语教研室教师已共计出版书籍30余本,几乎人人都有出版物问世,成为我院出版书籍的“大户”;同时教研室老师还在包括核心刊物在内的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英语教研室已初步形成了刻苦钻研业务、著书立说、一专多能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两年中,大学英语教研室不少老师还积极申请学校的各类科研项目;特别是新进的一些年青教师,他们在业务上要求上进,敢于创新,给教研室带来了生气,有的年轻教师还应邀参加了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他们将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16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