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 善于学习——— 记李家珉教授
发布时间:2005-08-25   浏览次数:237
  欣悉我校李家珉教授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荣誉奖”。上海几十所高校仅有9人获得这个奖励,很不容易。这使我想起了第一次听李家珉教授的报告,那还是在大一时,那时我刚刚进入大学,去听他的一个关于形势的报告。我马上被李教授精彩的报告所吸引:清晰的条理,丰富的知识,对社会问题深刻的理解,绝妙的演讲艺术……我们跟随着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一次。在演讲中,他讲到了多方面的知识:有哲学方面的,有文学方面的,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有艺术方面的,还有社会生活方面的。他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贯穿于演讲中。
  李家珉教授也经常在外校作报告和演讲。在上海的高校中有二十几所李教授都受邀请去作过演讲,他把他的知识和智慧和他的听众一起分享,受到一致好评。可是他一直很谦虚,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他不断地从书本中、从生活中、从与别人的交谈中汲取知识,就是到别的学校去演讲,他也会去看看别的学校的画廊,花园,感受一下学校的风气和氛围,学习并且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李教授讲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善于倾听,善于学习。”善于倾听,我们是生活在社会里面,而且是一个复杂又丰富的社会环境里,每时每刻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许多的事情,我们要去了解,去倾听,去思考,从中获取我们想知道的东西。就比如说,我们听英国人的交谈可以知道英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倾听不同人之间的交流我们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就如我们的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倾听中我们会学会好多的东西。同时他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大学是一个有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地方。我们的学习不能够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死读书,简单的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读书,我们应该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并且要把单纯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分数、文凭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智慧才是我们会终生受益的,智慧会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他也告诫我们要懂得如何把知识沉淀,加工和转化。“大学是一个励志、益智和怡情的地方”,作为一名学生我从他的话中明白了我要去掉单纯为了文凭的浮躁的学习心态,好好的静下来想一想该怎样去学习,为了什么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志向好好的思考思考。我们有些大学生好几年都没弄明白自己的人生目的,这些同学要好好地想想了。
  在教学思想方面,李教授一直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他说到,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作为一名老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能够再按照老一套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当代的大学生。那么就一定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信息要与时俱进,教育的方法就要创新。李教授一直强调“新”,而这个“新”又要老师付出多少的心血和多少世纪沧桑的思考呢?”新只有在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可以充分做到。李教授的课能够激起同学们听课的兴趣,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满知识鲜花的花园里,让学生享受到知识和智慧的清新之风,有可能会一生难忘。
李教授跟我讲了一位中学校长的话,我很难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想李教授也是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吧。对于一个初次交谈的我,李教授亲切地问我的专业情况,并给我的学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感到非常高兴,心里也很感  激。
熟悉李教授的人肯定都知道,李教授一直在他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勤于育人 钻于科研 严于管理——访动力系主任姚秀平教授 
获悉,姚秀平教授获得2003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记者于日前采访了他。采访中姚老师一再强调:这个奖项的获得是与学院对他的信任重视和推荐分不开的,而荣誉给他更多的是鞭策,是动力。
  他谈到作为系主任,职责要求他组织好教学和科研任务。自己“身先士卒”是必须的。获奖了,他提到更多的却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老师们。动力系教学工作重,科研任务同样重,他和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是周末,是节假日。“一个挑战性的工作要求你付出这么多。”他如是说。
  2003年,动力系纵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总经额160余万元(折合经费),申报专利9项,发表论文16篇。如今,他们已经作好该系04年的工作安排:1、扎实准备新专业“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的招生,2、迎接下学期市教委对“专业实验室”的检验,加强翻新整理完善工作。3、迎接市教委重点学科的中期检查,力争以最好成绩通过检查,并实实在在搞好下阶段的工作,长抓不懈地作好系部工作。4、准备下一届硕士学位授予审批工作。姚老师认为在此期间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进修培训和引进工作,以“科研和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作为立系之本,努力调动全系老师的积极性,使动力系的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育人”的姚老师深受同学好评。“姚老师上课生动并充满激情,关心学生,对学生要求较严格”,这是同学们对他的真实评价。在采访中,姚老师也提到了在社会这根指挥棒下同学“浮躁地作学问”的问题:假如说现在社会是“浮躁的”,那么最终它将回归“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我们大学生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认定路勇敢的走下去,要勇敢的面对现实和压力。在全院探讨师风德建设之际,姚秀平老师率先作出表率。
 
© 2016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