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心”教授、博士师德箴言征集活动优秀作品选登
发布时间:2005-08-25   浏览次数:342
“红烛心”教授、博士师德箴言征集活动优秀作品选登


[编者按]为加强我院的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校风,2003年人事处开展了“红烛心”教授、博士师德箴言征集活动。活动共收到10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撰写或推荐的师德箴言200多条。这些师德箴言虽然言简意赅、洗炼隽永,但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学生的一片挚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读来令人感奋,撼人心灵。现选登部分撰写作品,以飨读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与获取,而是心与心的交融、德与德的碰撞,因而,为师者,当自律,当自省,当自强。   (校党委书记周光耀教授)
  ■用出世的精神做人,用入世的精神做事。 (副校长万 峰副教授)
  ■为师之根本在于传道。传什么道?正大光明之道!所谓正大光明就是既要刚直不阿、公正无私,又要宽宏大度,乐观向上,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担当成功与失败。(副校长姚秀平博士、教授)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而教育工作却是非常平凡普通的工作,工作的“亮点”要靠自己去点燃,点燃的过程虽然是很辛苦的,其难度和压力有时更无法揣摩,但艰苦的劳动却能点亮思维的火花和朦胧的人生。   (原副校长张一尘教授)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塑造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  (吴秀玲教授)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论在任何时间,不论在任何地点,不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任何事都必定圆满!  (程启明教授)
  ■一名高等学校教师应当具有科学家的精神、教育家的风范和企业家的意识。(杨 平教授)
  ■能成为学生的朋友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能为学生认可是教师最大的荣誉。(庄起敏副教授)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 (潘卫国博士、教授)
  ■师之博爱于学生犹如冬日里的阳光,师之善教于学生恰似大海上的航标,师之严管于学生则如人生中的防火墙。(王秋侠副教授)
  ■我愿做一支蜡烛,在前进的道路上照亮别人;我甘愿挺直脊梁,为不畏劳苦勇于攀登高峰者做人梯。(耿新民副教授)
  ■学高则师,行高则范,勤学慎思,尽物行远。(唐 俭教授)
  ■剑胆琴心,以青年为友是人生福祉;虎视牛行,助学生成才是教师天职。(李家珉教授)
  ■教师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用知识点亮学生的心灵;教师是一座航标,让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教师是爱的天使,把真、善、美播在人间。 (江广华副教授)
  ■露水在阳光下微笑着蒸发,因为他看到被滋润过的小树已枝繁叶茂。付出一片真诚,不求一丝回报,人生永远不会有遗憾。 (陈中华副教授)
  ■治学需Perception,Persistence,Power,即直觉、坚持、力量。要有科学的直觉意识去创造,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奋斗,以扎实的知识力量克服困难。(李康弟副教授)
  ■世界上唯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是爱心,世界上唯一不讲等价交换的职业是教师。
                   (魏永红博士、教授)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用生命去点燃学生心中求知、求善的火把。  (解 群副教授)
  ■教学生要言教更应身教,育人才需智育尤重德育。   (蒋锦良教授)
  ■教师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不断完善的一生,辛勤耕耘的一生,默默奉献的一生,人生价值体现于平凡工作的一生。    (屠志健副教授)
  ■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教师必备的素质,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 (肖鸿杰副教授)
  ■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拉纤……  (杨欢红副教授)
  ■带着真诚,去欣赏学生;带着真诚,去引导学生;带着真诚,去感悟学生。
                     (赵 玲博士、副教授)
  ■在你面对夕阳的时候,有千百颗朝阳的心在默默地关注着你,他们使你心宽,他们是你的骄傲。(高幼年副教授)
  ■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王鲁扬副教授)
  ■教师的工作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的工作性质是:起始于辛勤劳作,收结于平凡淡泊。     (王如玫副教授)
  ■以知识求生存,以能力促发展,培养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用爱心和诚心去培育学生。 (张大全博士、副教授)
  ■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汲取知识,刻苦钻研理论,互动点拨智慧,成就创新人才。
                     (杨俊保教授)
 
© 2016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