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迎评促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三真”建“三桥”工作 ——2006年度上海电力学院工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7-01-03   浏览次数:509
围绕迎评促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三真”建“三桥”工作
        ——2006年度上海电力学院工会工作总结
(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
校工会在校党委、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在校行政的支持下,以及各级工会干部的努力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教工、履行职能,通过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卓有成效地工作,进一步发挥了工会在学校教学评估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校工会树立“以教工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思想,大力推进“三真”建“三桥”的工作,较好地适应教职工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完成了2006年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维护教工权益,继续构建“民主桥”
校工会加强和完善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建设。教代会、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高校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营造和谐校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领导的民主意识和对教代会、校务公开认识的增强,以及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与权力维护意识的增强,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教代会、校务公开的制度建设,据统计,经过教代会通过出台的关于教代会、校务公开的“意见”、“条例”、“规定”、“办法”、“制度”等共有10份。七届二次教代会拟完善我校关于教代会提案工作的实施办法,将教代会提案和平时提案结合起来,以形成365天提案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献计献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畅通学校民主渠道,进一步推进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办学的活力,使全校上下一心共同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校各级教代会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深化,校务公开制度领导小组从2002年4月起随着领导成员的变动及时进行了调整,确保我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一次在教代会上报告校务公开工作,并由教代会进行校务公开工作评估,受到教代会代表和教职工的欢迎和认可。2005年底七届一次教代会上教职工代表共85人参加了对校务公开工作和工会工作满意度评估。评估结果如下:对校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为92.9%:对校务公开制度建设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为87.7%,对校务公开形式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为89.4%;对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为87.7%;校务公开的效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为86.3%。对工会工作评估的结果是:认为工会工作满意和较满意的85.9%,对工会经费使用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为83.4%。教代会代表同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多条建议如加大文体活动和送清凉送温暖活动收益面等得到采纳,并在2006年得到了落实。
以教代会形式民主评议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及个人的形式,坚持从2002年起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制度,民主评议改善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心齐气顺,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教职工民主办学的积极性,得到了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市科教工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各院(系)等部门二级教代也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的制度。外语系、图书馆、能环学院、产业分工会等已经召开了2006年度二级教代会。其他二级院系部门的二级教代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如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已召开了第一届二次教代会,分工会在院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校工会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大会筹备和会务工作,大会文件完整翔实,教代会议题紧密结合教学评估中教育部专家提出的意见,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整改意见,还紧密结合教职工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提案征集工作,注重教代会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各部门在总结两年来召开二级教代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校工会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总结交流评比工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深入持久地推进二级教代会,促进和谐院(系)建设。
校工会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努力做到受教职工之托,办教职工之事,解教职工之难,暖教职工之心。校教职工法律咨询与援助小组成立,为2 名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校工会接受处理14起教职工来访。经与相关部门协商,9起来访得到解决,其他正在积极解决过程中。
二、围绕学校中心任务,推进师德建设,继续营建“育人桥”
校工会积极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任务,广泛组织教师参与“三师五红”的师德建设工程。
1. 男女共撑一片天,迎评促建作贡献
三月初,校工会、妇工委举行以“男女共撑一片天、迎评促建做贡献”为主题的“三八”庆祝活动,活动富有创意,有为历届市科教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的老师敬献鲜花,与她(他)们的访谈互动;有对2006年上海市科教系统模范佳侣魏永红、王耀廷夫妇的表彰;还有为包括校领导在内的一批男教工颁发2个“悉心关怀奖”、4个“热情支持奖”和4个“默默奉献奖”,最后还请资深形象设计师为女教工传授美丽的秘诀。场上欢声笑语,气氛热烈,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东方早报》为此作了报道。
2. 欢度教师节日,弘扬师德师风
今年庆祝第22届教师节的主题活动以大型座谈会形式举行。学校党政领导和受表彰教师以及120多名新进教师出席座谈会。大会表彰了韦钢教授为第二届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表彰了唐俭等5位老师为2005年度校师德标兵;表彰了沈坤全等5位校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了赵建明等10位教师为2005/2006学年校优秀班主任;表彰了郑鸯等10位教师为2005年(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表彰了李家珉教授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特别荣誉称号;大会还表彰了第一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的指导老师。大会向许素青等5位三十年教龄教工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校领导还向今年新进教师颁发《上海电力学院师德公约》。周光耀书记和曹家麟校长与在座教师亲切交谈。校领导作重要讲话,号召全体教职工向优秀教师学习,“优师德、强师能、创师绩”,热切希望全校上下一心,扎实奋斗,把评估工作做好,并以评估为契机,切实推进我校内涵建设,为我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深入开展(1+X)女大学生人生导航活动
人生导航(1+X)导师制是工会、妇工委的特色项目,至今已有近千名女大学生成为人生导航的受益者。人生导航(1+X)导师制建章立制,规范有序。每年根据情况聘请女教授、女讲师做女生的“人生导航导师” ,目前已有21位“人生导航导师”,导师们通过结对交流谈心和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导向、导学、导心工作。导师制活动深受师生的欢迎。活动在不断推进,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达到了教师在育人实践中提炼师德,学生在高尚师德的关爱下成长的目的。
4. 热爱学生,教工话育人
校工会积极配合教学评估编辑出版了《电院教工话育人》一书,作为教学评估支撑材料。本书征集了我校教职工在“三育人”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而撰写的文章,分论述篇、敬业篇、心得篇共68篇文章,近20万字,在上海科教系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5. 围绕教学评估、开展教师“强师能”活动
(1)由校工会、教务处、人事处、妇工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校党委领导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有48名青年教师分别参加理学、工学、管文和外语学科组比赛。参赛人数和参赛要求都超过上届。朱兰、陈琳、蔄靖宇、钱屏匀、陈建华等老师分别获得各学科组一等奖,金丹等一批老师获二、三等奖。直属数理系获优秀组织奖。
(2)由校工会、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人事处、妇工委等联合举办了我校教师语言文字规范用语比赛,有7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通过比赛,评委们对不少中青年教师表示满意,他们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的能力。胡妍、林臻等一批中青年教师获奖。
此外,校工会还将汉字规范知识问答发放到各分工会,由分工会组织教师答卷。此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和规范用语的水平,提高了教师规范用语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3)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活动及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校工会、人事处、教务处高教研究室举办了“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论坛”活动,共征集了31篇论文,马进民、刘金岭、石芳华、杨海燕、徐强、朱力、马晨、赵长海、曲艳峰等老师获优秀论文奖。
(4)管理与人文学院分工会配合教学评估,举办了教学沙龙系列活动,该活动从5月份至12月份,按计划进行,开设了“教学PPT课件的制作方法”等6项专题内容,由院长、书记和老教师作重点准备,并用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通过教学沙龙活动,在管文学院形成了青年教师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教学业务的良好风尚。
(5)能环学院分工会实施“教师论坛”计划,从6月份起,开办“教师论坛”,共举行了4次校内外学者客座科研学术论坛作学术报告,1次青年教师讲课示范活动,1次教育学习方法讨论。能环学院分工会还组织了“评估知识测验”。能环学院分工会为校、院迎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能环学院分工会还将开展“网上教师论坛”的尝试和探索。
三、完善教工保障体系,营造和谐校园,继续共建“爱心桥”
校工会针对我校教职工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状况多等情况,从生活保障,生理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完善医保、送温暖和休养、文体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生活及精神文化保障工程。
1. 情系教工,做好三项保障工作
校工会在党政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教职工投保三种补充医疗保险,医保之一:住院医保,保障期(2006年3月5日~2007年3月 4日 ),保障费35元(由行政出资23元,工会出资12元,个人免交)。医保之二:特种重病医保,保障期三年(非还本型),保障期(2004年2月24日~2007年2月23日),保障费60元,根据“三个一点”的精神,由行政出资20元,工会出资20元,个人出资20元;医保之三:女职工特种医保,保障期(2006年6月24日~2008年6月23日),保障费36元全有行政出资。三项医保投率为100%。工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教职工协办咨询理赔给付工作,截至12月份重病大病理赔1人次,住院17人次,共理赔26046.10元。
2. 关爱师生,做好爱心帮困工作
(1)“电院教工献爱心基金会”已成立12周年,是工会拓宽教工保障工作的又一渠道,资助款由教工以奉献爱心的形式集资,学校行政也注入资金。2006年共资助在职教工(截止9月份)、退休教工(截止11月份底)86人次,共17200元,发扬了教职工之间“有病人帮我,无病我帮人”的互助互济精神。
工会还专门为献爱心基金会成员发放了纪念台历。
(2)“电院教工绿叶爱心助学行动”是校工会的一项特色工作,也是“爱心桥”延伸的重要举措。校工会开展此项活动是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搭起绿色通道,通过师生之间的爱心传递和链接,营造和谐校园,关爱学生的氛围。2006年资助15名学生共计14500元。
3. 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
(1)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增幅较大,目前学校教职工近960人,为提高教职工的工会会员意识,增加工会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校工会用生日贺卡的形式密切工会与教职工的联系,工会根据全体教职工的生日资料等,每月由专人负责制作生日贺卡,附上生日面券,由部门分工会主席送到教职工手上,让教师感受这份来自工会的温暖,《劳动报》为此作了专题报道。
(2)校工会配合教学评估,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今年暑期广大教职工响应学校号召,抓紧做好教学评估准备工作,冒着酷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校工会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方案,确保送清凉工作落到实处。整个送清凉工作从8月1日到8月中旬结束,共慰问全校各院系部门教职工700人次,慰问品共计2万余元。慰问人次和力度比往年有很大提高。此外,在教学评估专家来我校检查期间,校工会又慰问了奋战在评估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少教师说,工会围绕教学评估做好服务工作,既热情又周到。
(3)为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筑建健康保障防线,共同建设健康校园,校工会坚持做好多级、多层次的教职工健康保障服务。2006年6月12日校工会连续3天为体检的在职和退休教职工共发放1130份温馨早餐。11月25日校工会组织50多位骨干教工参加了上海瑞美医疗健康中心的高级特色体检。该“中心”环境舒适、服务周到、设备先进项目齐全、检测准确、还为教师们及时提供体检测试和健康指导报告。参加体检的骨干教师对自己的亚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并将学校的关心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4)教工暑期休息休养是学校关心教职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是校工会数年来坚持为教职工服务的传统项目。今年暑期,校工会组织80名教职工和家属分3批赴山西五台山、神农架、三峡等地休息休养。出发前校工会还举办休息休养安全教育培训班。今年参加休息休养活动的优秀辅导员、青年教师共37名,约占总人数的46%,参加光荣献血的老师13名。所有活动于7月25日结束。暑期休息休养活动让认真教学、辛勤工作的教职工在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中获得身心的休息和享受。校工会还及时总结评比优秀休养员和上海市科教系统教工休息休养活动优秀领队,努力把教职工休息休养工作做得更好。
(5)唱响“教师之歌”是今年上海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搞好这项活动,校工会经过精心组织,重新组建了校工会合唱团,4月12日举行了合唱团的成立仪式,王飞老师任合唱团团长,肖勇、于晨老师任副团长。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国荣同志大力支持“教师之歌”演唱工作,自始自终参加了合唱团活动。我校教工合唱团于5月25日~26日参加上海市“教师之歌”演唱比赛。全市高校、普教系统47支队伍和82名独唱选手参赛,经过上海音乐界资深评委评审,我校教工合唱团演唱的“教师颂”和“生命的源泉”二首曲目获铜奖。李国荣教授和于晨老师分别获独唱比赛铜奖。本次演唱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还提升了教师师德的境界。校领导参与合唱、领唱,并参赛独唱获奖,得到了市科教工会的好评。
(6)为了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校工会每年都要组织暑期教工休养旅游考察摄影作品展。共8块展版50余幅作品在校区展出,这是工会传统特色,摄影展展示了教师们“为人师表”的形象,营造了和谐校园的文化氛围。
上海市科技协会、上海市科教工会为了检阅科教系统工作者的摄影成果,提高摄影艺术水平,举办“优秀摄影作品展”。我校摄影爱好者魏国强等5人重在参与,参赛作品20余幅。现代教技中心主任魏国强的3幅参赛作品获入围奖。
(7)6月30日我校胡志麟、张萍、陈昌等三位教师代表我校教工游泳队,参加上海市科教工作者游泳比赛,体育部主任胡志麟参赛的男子B组蛙泳50米和100米比赛分别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我校教工围棋队盛卫东、董干、蔡文康、韦钢、杨秀等5名队员于12月8~10日参加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者围棋比赛,来自各单位近40个参赛队,近200名队员参加角逐。由于校工会精心组织和周到服务,以及参赛队员顽强拼搏、斗智斗勇、发扬团队精神,最终荣获高校组围棋团体第2名,科教系统组围棋团体第3名。董干、盛卫东两位队员分获个人第3名和第4名。通过本次比赛反映了近年来我校围棋队的实力和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8)校工会为帮助教职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健康向上,积极开展小型多样文体活动作为工会维权的一个新内容。学校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在蓬勃开展的羽毛球比赛、舞训班、歌咏活动,扑克牌比赛,课间广播操,亲子游园,乒乓球活动等等,在基层受到教职工的欢迎。校工会建立了校工会主办、分工会承办相结合,以赛促进,平时和比赛相结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我校教工群众性文体活动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教工之家”常建常新上水平
1. 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做好“三真”建“三桥”工作,积极建设“教工之家”
(1)本着“工会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学校党政工齐心协力共建一个“家”,按照“硬件比较硬,软件上水平,创建有特色”的要求,“大家”和“小家”上下联动建设,横向滚动重点建设的方式,积极争取第三次申报市科教系统先进教工之家成为免检单位。能源环境工程学院分工会、直属数理系分工会申报上海市科教系统模范职工小家。
(2)在校党政领导重视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南汇校区教职工俱乐部于2006年5月建成对广大教职工开放,教工俱乐部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棋牌室、阅览室、健身房等组成。市科教工会专门拨款资助我校教工之家建设。
(3)今年8月最新出版的《上海工会年鉴》以整页的版面登载了我校工会简况,照片等资料,版面图文并茂,宣传了近年来我校工会的工作思路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更激励我校工会再上新台阶。
2. 重视思想、组织、制度建设
(1)教师节前夕,校工会组织新进校的100多位教师开展新会员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工会主席亲自主讲有关工会知识,尔后举行了工会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寓教于乐。校工会还为每位新教师发放工会《会员手册》、《电院教工话育人》等书籍和纪念品。工会还为新教师办理入会手续,建立新会员档案,发放新会员证。
(2)校工会还组织新教师代表辛志玲和于洪霞等参加了上海市科教工会主办的上海市新教师入师教育活动,使新教师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和光荣。
(3)校工会根据历年来工会结累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撰写了上海电力学院工会工作成果一书,《“三真”建“三桥”》全书约25万字。校党委书记周光耀、校长曹家麟分别亲笔为本书题词“更好地发挥校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和“党政工共建一个‘家’,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上海市科教工会夏玲英主席为本书作序。
(4)校工会于11月23日组织工会干部听取上海市委党校陈尤文教授作的“领导力获得的方法和艺术”的报告,工会干部听后对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很有启发感悟。
(5)我校工会经上海市科教工会核准领取新变更的《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工会主席李国荣为法定代表人。
(6)4月12日校工会接受市科教工会工作财务审计和会计规范化考核,取得85分的好成绩。
(7)校工会网页是工会工作的窗口,也是宣传工会的载体,交流工会工作的平台,服务教工群众的桥梁。工会网页的运行质量,是工会工作水平的直接反映。10月,我校工会参加上海市科技教育系统工会网站自评和互评活动。今年来校工会向上海市科教工会网站发布信息14条,向我校校园网发布信息26条。
(8)校工会主办《电院教工》简报今年出版3期,分发校内教职工和本市和外省有关高校。工会加强“简报”工作为促进工会各项工作和扩大工会组织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校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上级工会的肯定和好评。10月27日市总工会副主席汪兰洁、市科教工会主席夏玲英,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庄毅群,上海市电力公司工会主席李桂生一行来我校慰问调研,汪兰洁、夏玲英等领导充分肯定我校工会的特色工作,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校工会的“教工之家”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评估前夕,上级工会领导来我校慰问,对广大工会会员和教职工是一种较好的鼓舞和鼓劲。市科教工会网站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项慰问活动,引起了较好的反响。2006年12月15日是科教党委系统精神文明检查组对校工会开展“三真”建“三桥”这一文明创建品牌特色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电力学院建成教职工满意的和谐校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十三届工会委员会决心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下,一如既往,奋发有为,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做好“民主桥”“育人桥”“爱心桥”的建设工作,上下联动进行教工小家建设,一心一意为教职工服务,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工会应有的努力。

2006年12月19日
 
© 2016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